名品傳家
treasures
我所認識的俞偉超先生
來源:俞偉超先生紀念文集

 

俞先生墨宝

    
         我大學讀的是外經貿專業,後長期從事國際商務工作,因此嚴格上講,我並非文物圈中人。只因先祖父王書庭老人將家中舊藏的重要文物悉數無償捐獻原中國歷史博物館,同時我本人秉承家學亦粗通文物之學,由此和俞館長偉超先生有了接觸。


       對於偉超先生的離去,文博界追憶文章很多,目之所及,感人至深!相比之下,我對俞先生的學政活動所知有限,因此撰寫悼念文章本是力所不及的,但我和俞先生的幾次交往卻是不能忘懷的。


       作為中國文博界的重要領導和知名學者,俞先生對於曾為祖國文博事業做出重要貢獻的家庭始終抱持著一份感念之情。記得有一次,他對我們講,你們的家庭對國家文博事業有特殊貢獻,化私為公,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永不磨滅的。他又表示,對於向國家捐獻了重要文物的家庭,我們要以多種形式進行宏揚,擇其精品彙集成冊,開闢專展,舉辦紀念活動。隨著“館藏捐獻文物集萃”的刊行和國家博物館新館的籌建,俞先生的夙願正在由他的後繼者們逐步踐行。


       俞先生在職時,政務繁忙,我不便多擾,倒是他退職後,我有幸數次面聆教誨。記得一次我去曆博找他,請教關於器形、紋飾等傳統鑒定方法在孤品研究中的作用等問題,當日他要在曆博貴賓廳接受央視採訪,下午還要外出公幹。他帶著我從辦公室到貴賓廳,利用穿行的間隙點撥我,曲曲折折很長的一段路,採訪後又折回繼續講解。我每次找他都是這樣,馬不停蹄,從不浪費時間,那真是老驥伏櫪,但他對我從不爽約。那時他的身體已不如前,上下往返間已有些力不從心,我從旁扶助,要他當心身體。他卻說,走這點兒路不算什麼,幹考古的哪有不走路的,我過兩天還要到四川去,三峽任務緊,我不放心呀!你們坐辦公室的也應該多走動走動,對身體有好處。


       在我的記憶裏,俞先生是一位相當隨意的人。他從不正襟危坐,沒有官架子,且無話不談,敢於直評,語鋒頗健,與他在一起如沐春風。這可能是我家與曆博的特殊淵源使然,他以家人待我,我則視他為可親可敬的師長。有一年深秋,我去看他,俞先生對我語重心長地講,你在企業界工作,與文博界又有著很深的淵源,有一定的代表性,應該多發揮兩方面的長處。他又說,雖然你搞的是經濟,但以你在文物方面的家學和天賦,不僅要當文物研究的“票友”,還要成為“名票”才對。


       中國歷史博物館九十周年華誕時,高朋雲集,賓客滿堂。我看到俞先生身著明黃色西裝,很是顯眼。他看上去消瘦了許多,端坐在專為他備好的椅子上,可見他抱病出席的狀況。儀式後,他扶恙玄覽紀念特藏,與之寒暄者絡繹於途,我很難近前問安,索性作壁上觀。俞先生走過來,竟是看見了我,相互握手間,他緩緩地說,讀到你近來的大作,有深度,我很欣慰。我正欲問他的身體,有人急找他去,見面就此打斷,這轉瞬間成為我和他的永訣。


    在本篇的結尾,送上我撰寫的挽聯一幅,作為對他的懷念: 


    上聯    學自北大  水陸考古  偉超同志先行


    下聯    主政曆博  發揚國粹  俞故館長後已

Copyright © 2007 版權歸北京尊古國際文化藝術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所有,禁止轉載
《中国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0029696号-1
聯系地址:北京CBD E-mail:wangpg1941@126.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