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品傳家
treasures
treasures

櫻花與茶——我所感知的東瀛文化(一)
來源:北京尊古國際文化藝術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上野東照宮
每当我想到宁静的上野,在那繁华的国际大都东京一隅,樱花浪漫,景物婆娑,喧嚣闹市中一派大隐的境界,就情不自禁地回味起我所感知过的若干日本文化元素,从而萌发出无限的联想与沉思。听说西方有一部分析日本文化特质的著作,名为“菊花与刀”,遗憾尚无缘拜读。单从书名上看似乎充满着矛盾,美丽的菊花怎么会和可怖的战刀联系上呢?这样大的反差着实有些让人无所适从了!
记得东渡初始,在东京新宿驻地见到电视中播放介绍真田幸村的系列节目,场面宏大,编排的很精细,配乐也很有震撼力,引人入胜,我一连看了几期。出乎我意料的是,后来在同日本友人提到真田其人时,他们不但了解,而且多肃然起敬,全然没有“成王败寇”的意思。再后来,我移驻宫城,有机会先后往访松岛和仙台,考察伊达政宗的故里,因而将那段曾经影响整部日本历史进程的重要时期逐渐连缀起来,终于左近了日本的战国时代,并由此感触到了与之相联系的安土桃山文明。时代孕育出的文化,文化背景下的时代,一个绚丽华美,一个血雨腥风;一个静蔼典雅,一个波澜壮阔。这正应了中国远古哲理的要义:强而弱,忍而刚。这也许就是所谓“菊花与刀”的涵义吧!
日本首先是一个花儿的国度,尤其在那季节之交,烂漫的花儿海,开得是那样的璀璨而从容。其实璀璨的描述也并不那么贴切,好象过于张扬了些,应该是淡定吧,那感觉更多的是一种宁丽之美:在安逸中透着自然清新气息的庭院里,用细沙石精心铺就成了白白净净的沙地,内中点缀了些许的玲珑石,一明一暗,竟是那样的透彻,浑然一体、宛如天成,时空好似在这里凝固了一般,令人心如止水。那是一种无痕之美,身临其境,便会被赋予了人文内涵的自然追求融入其中。当然花儿是永恒的主角,却不凌傲、不张扬,而仅仅是在静静地守望,不须刻意感知既能享受到那淡定的气息,叫你于不经意间领略到人文造就的和谐之美,那真的是一种心灵的涤荡。此时此刻,我又回想起前面曾提到的那个叫真田的人,思绪一下子跨越了几个世纪:在关西那个开满桃花的地方,数十万的人海、战旗凛冽、甲胄森然,叫人透不过气!佛殿仍旧神圣,难挡风扫落叶的兵山将海;宫闱依然威严,无奈时势变换!丰臣家的荣耀在真田的最后一搏中随风而逝,却留得了身后的尊严。如果也用名物来引喻我所体认的这种日本特有的文化性格,那应该叫做‘樱花与茶’吧。一边是动情之花,一边是沉静之水;一边热烈一边清纯;一边感性一边理智;一边外露一边内敛;一边是漫幻一边是现实…!
记得在宫城时,每天清晨散步,周围弥漫着混合了植物与泥土芳香的气息,地面是湿润而光滑的,雨水总是在晚间悄然光顾,又于晨明时分功成而退,真是来得从容,去得乖巧,一切都是那样的顺其自然,却又是体贴入微的,似乎那里的雨水也被环境打动了,于无声处却显出人文的关怀,传递着温馨与和谐。拐进林荫掩映中的小巷,缓步前行,双脚踏着湿湿的坡道,品味着空气中那新鲜的味道,脚步放得很轻很慢,那是怕打扰了这一片宁静和惬意,更是想留驻在这样的光景里呀!坡道边鳞次栉比的民宅,虽说是矮矮的,但有着自然的高低起伏,因而层次是丰富的,却不突兀,透着错落有致的韵律。青瓦灰墙,绿树黄花,还有那环绕宅院的藩篱,一切似乎都是那样分寸得当,既未拒人于千里之外,却又预示出主人的几分矜持!宫城已属本州岛的北部,大概是海洋性气候的缘故吧,这里深秋的早间并不感觉凉意,只有清爽,到了午间更多了几分温馨,而夕阳下的这座城市,宛如是沉浸在山岚环抱中的一泓盆景,融入进那红叶烂漫的秋色里了!
Copyright © 2007 版權歸北京尊古國際文化藝術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所有,禁止轉載
《中国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0029696号-1
聯系地址:北京CBD E-mail:wangpg1941@126.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595
《中国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0029696号-1
聯系地址:北京CBD E-mail:wangpg1941@126.com
